• 双桥老太太

  • 罗素霞  罗氏正骨法第七代嫡宗传人、接班人、掌门人、商标唯一持有人

     

     

     

     祖孙三代手把手临床教学

     

          传承有序:

     

    第五代掌门人  奶奶罗有明

     

    第六代掌门人  父亲罗金殿

     

    第七代掌门人  孙女罗素霞

        罗素霞院长,罗氏正骨法第七代传人的代表,罗有明之小嫡孙女。在罗有明的言传身教下茁壮成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继续在临床上为广大的骨伤科患者缓解病痛。罗素霞自幼跟随罗有明老太太全国巡诊及讲学带徒,前期以以军医为主,后在周总理“将罗氏正骨法传承下去”指示后地方医生在国家组织下大力开展含西学中、国外学习团等培训班方式,培养了近4000余学生。受奶奶、父亲、母亲的亲自授艺并得到各位长辈的认可和信任,亲自参与主编了《罗氏正骨法》《罗有明跨世纪庆典文集》等等系列图书。

       家族内传承就,其他的略有亲属关系的也只是学生,未达到入室弟子的级别。入门亦未达到,而老奶奶、老父亲、老母亲指定的接班人就是罗素霞主任。在90年代首次注册系列商标时,就在国家公证处,将所有商标只注册于罗素霞主任名下。且一直担任院长助理要职,处理所有医院重要事宜,并坚持门诊从未间断,小时候经常时半夜被病人敲门吵醒进行治疗。

       罗氏正骨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到罗有明这一代已是第五代人。50年代第六代传人罗金殿、司桂珍陆续跟随罗有明学习正骨技术。

     

     

     

     

    奶奶罗有明与孙女罗素霞

       罗素霞院长主编书籍

     《罗有明-跨世纪庆典文集》

       《罗有明正骨法》等

  •     北京素霞骨伤中医诊所暨北京罗有明双桥老太太传承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7月17日,罗素霞院长历年来坚守临床,集临床科研为一体,结合现代人的体质,不断创新理论,将罗氏正骨法发扬光大。

    北京素霞骨伤中医诊所  暨  北京罗有明双桥老太太传承工作室

     

     

     

  •  

       一、手法诊断、手法治疗

    手法诊断:很少借助仪器设备,一般通过因势利导的轻轻触摸,听其伤处极细微的声响变化;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感受手上部位的寒热程度;再用手指的力度和敏感,综合判断。

    手法治疗:拽离而后合,推就复位,扭正,整复错缝,理顺筋络,断骨复续,陷骨复起,突骨复平,碎骨复整,脱臼复回等等。

    二、手法特点:“稳、准、轻、快”四原则和“两轻一重”分步法

    (1)稳:诊治稳而有力、稳而不僵、指触于处、巧生于内、手随心动,法自手出。

    (2)准:诊治时要排除患者自述的不准确性,进行多点检查,透过现象看本质,按其体相作出准确判断。

    (3)轻:诊断时手法一定要轻,避免浅层组织损伤,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协调医患配合,但必要时在轻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可恰如其分地“重”,但重中有巧、重后转轻(即“两轻一重”的分步法)。

    (4)快:望闻问触四诊准确诊断后或采用“摸、接、端、提、拉、扳、拨、按、摩、压”;或采用“顶、挤、蹬、揉、捏、松解、点穴、捧拢、复贴、旋转、推拿”;或采用“摇摆、挂、牵引、分离、叩击打”等罗氏正骨法。这些手法都要求极为快捷、准确地复位整合。

    三、施治时“三兼治”的理念:正骨、正筋、正肌肉

    (1)正骨:矫正断骨、错位合拢还原位;

    (2)正筋:拨正或复贴游离、浮起、扭转、出槽的筋腱;

    (3)正筋肉:并拢损伤后分离、肿胀浮起的肌肉。

    三兼治,在治疗上完善了手法的作用。在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如还纳组织的归位,对愈后确保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改变了只管骨折,不顾软组织功能障碍的缺欠。三者同时治疗,能缩短愈合日期和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四、“四个步骤”和“罗氏膏药”

    四个步骤:先手法整复、后包扎固定、继正骨用药、续功能锻炼。

    罗氏膏药:2号贴药;1号、4号洗药对治疗骨伤、软组织挫伤疗效显著,获得传统医学新产品金奖。

     

    1994年罗氏正骨手法相关论文荣获国际传统医学论文金杯三等奖。

     

    罗氏正骨法特点与主治病证

     

     

     

    奶奶罗有明与母亲司桂珍为军人患者治疗

WELCOME

欢迎您来到我的网站

我们可以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专业服务,省心省钱

 

现在开始您的优质之旅吧

了解详情

中国正骨大师  罗有明

1985年7月13日,北京朝阳区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在国家的批准下正式开诊,由罗有明任院长,其子罗金殿任副院长,孙女罗素霞任院长助理。       

 

罗有明,双桥老太太,再世华佗,中国正骨大师。其家传罗氏正骨法被誉为中华一绝,并在200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中医药类项目。

 

罗氏中医药起源于明末,至今300余年,作为罗氏正骨法第五代传人,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手法轻巧,效如桴鼓,受到国家认可;周恩来总理赐名为罗有名,中央以罗有名为名创建了国内首家以个人为名的国办民营非营利性医院,并在1985年开业,日诊数百患者,并遵照总理指示“将罗氏手法传承下去”,除家族内有序传承外,还联合培养了国内外数千名学生。

 

双桥老太太名誉京城,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尤以“打针喝药不如双桥老太太一脚踹”为著。80年代第七代传人罗素兰、罗素霞、罗勇、罗伟(仅限其本人)陆续加入中医正骨行列,她/他们都经过高等医学院校的深造,并且学有所成。

周总理起名“罗有名”,奶奶自谦“罗有明”

罗有明,生于清光绪30年,公历1904年,是罗氏正骨法中医药家族史第五代传人。罗有明五岁起跟随祖母学习祖传医术,十六岁独立接诊行医。曾跟随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领导人行军打仗,在部队期间为在战场中负伤的战士治疗疾病。

 

五十年代罗有明(双桥老太太)的名字就名闻京都,远扬华夏,被开国总理周恩来誉为“国中之宝”。罗氏正骨法于2008年正式被国家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保护项目。

 

因为邓颖超治疗效果显著,周恩来总理亲自为罗有明起名为罗有明(此前一直被广大群众亲切地成为“王门罗氏、罗老太、罗大妈、罗奶奶、双桥老太太”)。周恩来总理说:“今后国际交流多起来,没有一个名字不方便,你现在是一个有名的好人。在北京和全国都很有名气,我今天索性就给你起个名字就叫罗有明吧,我看很合适......”。

 

1985年7月13日在国家领导人及卫生部的支持下,唯一一家以罗有明命名的“北京朝阳区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正式成立。北京军区、北京市政府、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领导都来祝贺并剪彩参加开业庆典。

“双桥老太太” 罗有明

造访的人对罗有明这个名字的来历都很感兴趣,罗老太告诉人们这个名字是周恩来总理给起的,那是五十年代中期的事了。

 

一天,邓颖超扭伤了腰,躺在床上不能动,经多天治疗也没好。后来,总理说:“还是把老王家的请来吧” 。总理叫罗老太“老王家的”是因为她的丈夫姓王,叫王治忠。长征时候,王治忠是红一方面军一师一团一营一连连长,跟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经常见面。解放后那些年,罗老太常和老王去看望毛主席、周总理和朱老总等领导人,这些领导家谁磕了碰了也都是把罗老太接去。

 
总理派车把罗老太接到中南海西花厅,罗老太到那儿见邓大姐疼得眉毛都皱在一起。见面后,忍着痛邓颖超问她:“你和老王怎么这么长时间不来了?”,罗老太说:“你和总理整天那么忙,怕打扰你们。”,总理说:“近来老王的老伤还疼吗?”罗老太告诉他:“阴天下雨头疼厉害,要不是当初白求恩大夫治得及时,恐怕早成一堆骨头了。”                      
 
罗老太和总理一边说话,一边帮助邓颖超翻身俯卧在床上,罗老太给她推拿按摩了一会儿,便停下手来说:“不是很大的毛病,我看已经好了,起来吧!”邓颖超不敢起,罗老太告诉她真的已经好了。邓颖超小心地站起来,又在地上走了几个来回,惊奇地说:“哈,真的好了,也不疼了。”总理笑着夸罗老太:“名不虚传,双桥老太真是国家的宝贝。” 
 
工作人员端来水,罗老太洗了手。总理让罗老太坐在沙发上休息喝茶,并客气地说:“给你添麻烦了,让你大老远跑了一趟。”罗老太说:“这怎么能叫麻烦呢,还不是应该的吗,总理为国家操多大心,我这点事,实在不值一提。”总理说:“你的医术高,让你治病我放心,以后......”他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啊,你的名字叫什么,我还不知道呢?总是叫你‘老王家的’像什么话。”                                
 
罗老太回答:“我就叫王门罗氏,没名字。”总理说:“怎么还叫王氏?新社会了,得有个名字,没个名字怎么行。”  罗老太说:“真的没有,一直没起名,就是罗老太、罗大妈、罗奶奶这么叫着,没觉得怎么样。”  总理说:“今后国际交流会多起来,没个自己的名字太不方便,你现在是有名的医生,有名的好人,在北京在中国都有名气。你这么有名气,我今天索性给你起个名字,就叫罗有名吧。我看很合适,你说呢。”    “从此,我就叫罗有明了。”罗老太激动地说:“不过后来填表登记时我把‘名’字改写成了‘明’字,因为自己称呼自己‘有名’总有些那个......但许多人写文章、写信还是写成‘罗有名’那我就管不了了。”

周恩来总理及夫人邓颖超

中南海西花厅

北京朝阳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骨伤科特色医院

诊所介绍